【俄罗斯龙报特约记者陈静泊报道】在为顾客端上一道地道的俄罗斯美食之后,萨沙(Sasha)细心地询问了食客的用餐体验,接着又匆匆返回到厨房,继续制作下一道菜品。萨沙全名叫做米厅·亚历山大·瓦西里耶维奇(Митин 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),他更喜欢朋友们叫他萨沙,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:黎明。他说:“关系比较亲密的人都叫我萨沙、黎明,正式一点就要叫亚历山大了。”39岁的萨沙现在是中国北京一家俄罗斯餐厅的主厨,负责整个后厨菜品的制作及把控工作,提供原汁原味的俄罗斯美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。2021年4月8日,北京普希金文学餐厅主厨萨沙在北京普希金文学餐厅。(图片来源:俄罗斯龙报特约记者李明启摄)今年39岁的萨沙2015年去到中国,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家乡俄罗斯圣彼得堡做厨师,接受过四年专业的厨艺技能培训。来到中国之前,“中国”只是朋友口中的一个概念和名词;他自己也没想到,来到中国之后,这里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。“当时我不会说中文,只会你好、谢谢、再见。我觉得想找到工作并且生活下去就要学习中文。”在北京联合大学接受了两年中文培训,萨沙感觉未来的人生选择开始逐渐清晰,同时他也有能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。辗转几家欧式菜品餐厅后,萨沙2020年来到了目前所在的俄罗斯普希金文学餐厅。萨沙对菜品的要求很严格,既然餐厅的定位是地道俄罗斯菜,就必须做到味道纯正。谈起俄罗斯菜,红菜汤的地位和名号相当于中国的北京烤鸭,除了红菜汤,“俄罗斯杂拌汤”是萨沙最爱的一道俄式美食,他也常常将这道菜品推荐给他的中国朋友们。2021年4月8日,萨沙向客人介绍餐具上的俄罗斯典故文化。(图片来源:俄罗斯龙报特约记者李明启摄)萨沙说,俄罗斯杂拌汤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特别重要,因为它简单好做、食材丰富,还是伏特加(Vodka)的指定配菜。萨沙介绍说,杂拌汤里的配菜和油脂不仅可以减少喝酒的,同时可以在胃里形成一道保护膜,减少身体对酒精的吸收。同时,它也是“家”的味道。每当人们开始思念家乡的时候,味蕾似乎有着最为神奇的功效和需要,一碗杂拌汤连接了几千公里的牵挂,从中国北京穿越回了遥远的圣彼得堡。2021年4月8日,萨沙在北京普希金文学餐厅研究菜品。(图片来源:俄罗斯龙报特约记者李明启摄)现在,萨沙还经常活跃在中国的荧屏之上,他目前兼职做一名临时影视演员。《唐人街探案》、《战狼》、《中国女排》等,这些较为知名的中国影视作品中都有萨沙的身影。虽然他在剧中只是一些并不起眼的小配角,但萨沙依然乐在其中,他把“演员”当作一种爱好、一门学好中文的功课。萨沙回忆,当他第一次拍摄并在戏中扮演一名俄罗斯教练时,他的中文发音和台词表现始终达不到导演的要求,后来导演决定临时更换演员,这对萨沙来说是一次记忆犹新的打击。“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深,因为在那之后我更加努力练习中文,我知道我的水平还不够好,这是一次人生经历,对自己要求要高。”尽管做临时演员有一些机会走进中国的许多城市,但是萨沙几乎没有时间停下看看。他说,最想去的地方是中国上海,因为听朋友说那里有许多古老的欧式风格建筑,跟圣彼得堡很像。“我自己不喜欢规划未来,但我的未来会留在中国。”萨沙说,也许某一天他会离开北京,到上海去工作。在这座亲切而又陌生的城市里,继续做他的俄罗斯菜,继续当他的小配角。(编辑:晨曦)